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區(qū),文殊院始建于隋大業(yè)年間(605年—617年)。康熙三十六年(1697年)集資重建廟宇,改稱文殊院。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之一,中國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,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;是集禪林圣跡、園林古建、朝拜觀光、宗教修學于一體的佛教圣地。
文殊院占地20余萬余平方米,現(xiàn)存建筑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風格,全木質建筑,六重正殿依次正對山門的中軸線上,氣勢恢宏、巍峨壯觀。
文殊院是川西著名佛教寺院,院內珍藏著許多珍貴文物和上萬冊佛經、文獻。
寺院內有天王殿、三大士殿、大雄寶殿等,還供奉著大小300余尊佛像。
其中有一尊列為“空林八觀之一”的緬甸玉佛,是院僧步行募化到緬甸請回的,極其珍貴。
另外,還可在文殊院茶室品嘗四川特有的蓋碗茶,欣賞民間藝人的彈唱。
文殊院坐北朝南,殿宇五重,進山門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、三大士殿、大雄寶殿、說法堂、藏經樓。與東西兩側的鐘樓、齋堂、廊房等建筑渾然一體,莊嚴肅穆,古樸寬敞,為典型的清代建筑。兩旁配以禪、觀、客、齋、戒和念佛堂、職事房,各殿堂之間有長廊密柱相連結,形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。全院共有房舍190余間,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。房舍為木石結構,柱礎石琢磨精細;柱上斗拱雕飾玲瓏。
走近文殊院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門對面的照壁。據(jù)記載,照壁上的“文殊院”及“睿澤深天地,宗風越古今”聯(lián)幅為慈篤禪師手書。
第一進殿為三門,由慈篤禪師建造,本圓和尚改建,供奉彌勒菩薩及四大天王。三大士殿為第二進殿,供奉觀音、文殊、普賢三大士。
大雄寶殿為第三進殿,慈篤禪師建造,丈伯和尚重建。大雄寶殿高10.56米,單檐歇山頂。殿中建有高大的玻璃翕,供奉銅鑄的釋迦牟尼佛坐像一尊;左右侍立為銅鑄的迦葉、阿難尊者像,均為道光九年鑄造。
第四進殿為說法堂,相傳是古信相寺的遺址。堂中有磚砌的戒壇,正中墻壁間鑲嵌有康熙手書“空林”二字;堂中央寶蓋下方供有藥師佛一尊,左右供有藥叉大將十二尊。
宸經樓為第五進殿,慈篤禪師創(chuàng)建,道光四年本圓和尚重建。宸經樓分兩層,高15.84米,是寺院收藏經藏及重要文物的地方。
1997年,文殊院第十七代方丈寬霖老和尚在寺內中軸線最后修建文殊閣,占地一千平方米,由第一層“空林講堂”、第二層空林佛教圖書館及第三層萬佛殿構成。
此外,寺內還建有鐘鼓樓、祖堂、準提殿、圓通殿、玉佛殿、三圣殿、五觀堂等殿堂;20世紀80年代寬霖老和尚發(fā)愿建造了千佛和平塔,祈求世界和平;放生池、東西花園也讓寺院內綠樹成蔭,鳥語花香,不僅是修行者的圣地,也成為寺院周圍老百姓的休閑場所。
文殊院文物薈萃,寶物眾多。寺內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,有鋼鐵鑄造,有脫紗、木雕,有石刻、泥塑,十分豐富。從年代而論,有出土的梁代石刻,有唐宋年間鐵鑄戒神,更有清代青銅鑄像,還有緬甸玉佛,這些塑像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,為我們研究古代雕塑、鑄造等工藝提供了寶貴的資料。寺內還珍藏明清以來書畫珍品,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1702年御賜文殊院的“空林”墨跡,以及康熙臨宋代書法家米芾的《海月》條幅。此外,還有印度貝葉經、唐代玄奘法師頭骨、唐代日本鎏金經簡、千佛袈裟、發(fā)繡觀音、挑紗文殊和舌血含寶(《華嚴經》、《楞嚴經》和《法華經》等經書)等佛教文物。
藏經樓還珍藏著宋代墨龍、明清時期破山、丈雪的書法、碧眼、竹禪的繪畫以及書法家何紹基、鄭板橋、張大千、豐子愷等人的書畫作品。
解放后,多次對該院進行修葺、粉繪,并增種上千株銀杏、香樟、梅花、玉蘭等花木,又增設了茶座和極有特色的素餐館“香齋堂”,使之成為人們非常喜愛的佛事、游覽場所。
有山團建專注文殊院團建一站式服務,專屬策劃師私人定制更有創(chuàng)意更有效果的文殊院團建活動方案,超過100名資深領隊和專業(yè)培訓師,可提供8-20000人文殊院團建一日游/二日游/三日游/四日游/五日游/定制旅行,一切以客戶為中心。有山團建專注高端團建、中高管領導力修煉、賽事活動、文化賦能,致力于幫助企業(yè)升華企業(yè)文化,打造更有凝聚力更有戰(zhàn)斗力的團隊!
推薦:北京團建方案 團建項目 年會策劃公司 北京團建公司 雁棲湖團建 金海湖團建 古北水鎮(zhèn)團建 水長城團建 海坨山谷團建 公司運動會 企業(yè)家庭日 趣味運動會 30人團建 50人團建 100人團建 200人團建 500人團建 開年團建 開工團建 年中團建